金农的失败,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成功
二百多年前,一位有着杭州户口的富家子曾公开“炫富”:家有田几棱,屋数区,在钱塘江上,中为书堂,面江背山,江之外又山无穷。家里有大片田地,等待拆迁;又有房屋数栋,都是一线江景……他就是“扬州八怪”之首金农。如果突然痛失上述亿万房产,大部分人免不了哭天抢地,痛不欲生!可到了金农这里,家道中落以后,他最强烈的反应也不过是挠挠小辫,叹了一声:钱没了,再赚呗!怪人清代文学家袁枚这样描述金农的日常生活:忽供鸡谈,忽歌狗曲。或养灵龟,或笼蟋蟀。挥甘始之金,餐李预之玉,识齐恒公之尊,蓄童汪锜之仆。《小仓山房诗集》和《墨林今话》中也写道:“蓄一洋狗名阿鹊,每食必投肉寮食之”;“卖文所得,岁记千金,随手散去”;“饥来得钱亦复卖,饱则千金不肯贾”……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,以怪出名,养鸡、 养鹤、 养蟋蟀、 养乌龟,养了一条洋狗,起了名叫阿鹊,高兴起来,对着鸡聊天,拉着狗唱歌……平时不修边幅,花费无方,字画卖了得来的钱,随手就散去,经常入不敷出。金农《杖锡摩陀尊者》其实金农也有正经的营生。从三十多岁交游开始,就四处当起了“文艺包工头”,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,甄选出能书善画的巧匠,承接各类艺术项目筹措旅资。能给飞扬跋扈、天王老子都不服的一流艺术家们,四处揽活儿,金农堪称江南艺术家中的带货一哥!能给真正的艺术家带来现金流的金农,在江南文人圈中,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钱嘛,能挣敢花,不寒碜!仗义“怪咖”金农从不以穷富贵贱取人。他一生交游广泛,名门公卿、富豪巨贾、三教九流全有。“西泠八家”之首的丁敬、诗人厉鹗、文学家杭世骏及“扬州八怪”中的郑板桥、高翔、汪士慎等都是他的好朋友。在金农众多朋友之中,他与同时寓居于扬州的郑板桥关系最好。两人常常“杯酒言欢,永朝永夕”,郑板桥言“杭州只有金农好”,更留下《赠金农》诗一首:乱发团成字,深山凿出诗。不须论骨髓,谁得学其皮!郑板桥说,金农的书法和诗歌,别说精髓了,连皮毛你们也学不到!对金农的推崇,可见一斑。金农《秋林共话图》当然,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,也少不了那个时代的宠儿,豪富——盐商群体。在朱克敬撰写的《雨窗消意录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天,某盐商在平山堂大宴宾客,席间大家以古人诗句“飞红”为酒令,行令饮酒。轮到这个盐商行令了,苦苦思索半天却说不出来,大家纷纷哄着要罚他酒。情急之下,这个盐商说:有了,有了,柳絮飞来片片红。此言一出,满座哗然,都笑他胡编乱造不合常理,盐商大为窘迫。这时,金农仗义地出来解围说:这是元代诗人咏平山堂的一句诗啊,引用很贴切,没毛病。大家不信,让金农背诵全诗。金农朗声背诵道:廿四桥边廿四风,凭栏犹忆旧江东。夕阳返照桃花渡,柳絮飞来片片红。众人闻听,都叹服金农和盐商博览群书,连时人很少注意的元人诗句都知道。其实,这首诗是金农为盐商解围随口作的,因为他才思敏捷、出口成章,所以毫无破绽。这位盐商对金农的仗义解围,感激不尽,第二天单请金农一人,并赠送白银千两表示感谢。金农也不以为意,转头就拿这笔钱去买了数十盆兰花。这就是金农:卖文所得,岁记千金,随手散去。因为金农为人仗义,所以三教九流的朋友对他无不喜爱。金农《降龙图》仕途金农对仕途兴趣不大,但也不排斥,他也希望能有一份功名,来光耀门楣,但丰满的理想,却碰壁于骨感的现实。1736年,50岁的金农受人荐举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,准备给自己,也给家人一个交待。当他跋山涉水,不远万里来到京师,刚刚安顿下来,便惊悉雍正帝驾崩,乾隆新政不再重视这项考试!金农《芝寿图》金农虽博学多才,但天性散淡,这次入都应试,最后以名落孙山而告终。郁郁不得志的金农,遂周游四方,走齐、鲁、燕、赵,历秦、晋、吴、粤、终无所遇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:八月飞雪游帝京,栖栖苦面谁相倾。献书懒上公与卿,中朝已渐忘姓名。十月坚冰返堠程,得行便行无阻行。小车一辆喧四更,北风耻作鹖旦鸣。人不送迎山送迎,绵之亘之殊多情。金农挥毫用他独创的漆书在应试材料上,一一写下了浓厚粗重的“也罢、也罢”,而后付之一炬!艺术家金农,终于意绝仕途!在北方赶考之际,金农深入考察了宫廷画家的书画作品和清初“四王”的作品,他不禁感慨:满卷皆是春意,奈何尽是无谓的喧嚣,怎无动人之处!与其让喧嚣俗世洋溢着假春意,不如让老夫用这颗真冬心还尘世一个清净!自此,金农定居扬州,悉心种植竹子和梅花,日夜不停地观察,反复写生。从一开始的写生,到后来无所不画的大境界:在金农的自画像中,他手握藤仗,徐徐迈出右脚,宽袍大袖中微微露出的红鞋,暗喻了他“踏破红尘”的心境。金农《自画像》冬心金农30岁的时候,有次旅途卧病,于舟中读诗,读到唐朝崔国辅的《子夜冬歌》:寂寥抱冬心,裁罗又褧褧。夜久频挑灯,霜寒剪刀冷。他对“寂寥抱冬心”一句颇有感慨,从此自号“冬心先生”。“冬心”,是孤清寒夜里的自我取暖,也是困厄命运之中的一片澄澈。金农 《隶书册》一生经历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的金农,曾给自己起了“三朝老民”的闲号。在“帖学”一统天下之时,金农一如寒冬里冷梅,坚持自己古朴浑厚的书风。他曾直接将矛头指向“帖学”始祖王羲之,写了一首霸气侧漏的诗:会稽内史负俗姿,字学荒疏笑骋驰。耻向书家作奴婢,华山片石是吾师。无论隶书、行书、楷书、漆书,金农书法里处处表现出向传统挑战的勇气。金农 漆书四言联为了明志,金农给自己刻了一方“丹青不知老将至”的印章,然而金农的“冬心”并非要表现一颗冷漠的心。在妻亡女逝后,他的“冬心”也曾复苏过,六十岁时金农纳二十岁的哑女孟娟为妾。哑妾重病后,金农体恤哑妾,安排她到杭州老家养病,古道热肠的金农又恢复了他茕茕孑立、形影相吊的日常。回望自己的一生,他深知繁花似锦的春天,和自己此时寂寥的处境相悖,金农誓将怀抱一颗冷逸的冬心为艺。金农的“冬心”之号从此远播!金农手札1763年秋天,金农在寂寥中悄然离世,享年77岁,其弟子兼好友罗聘,扶柩归葬于杭州临平黄鹤山下。晚年的金农,凭借他孤绝的艺术坚持,收入颇为可观,但历经了人世沧桑浮沉后,散淡豪迈的性格,使得他经常散尽千金!终于落得四壁皆空、无钱入殓,“怪人”金农终因自己对金钱的怪癖,终结了自己“不合时宜”的一生!金农《隶书》在富贾云集车水马龙的扬州,金农的冷逸,是激流跌宕后的冷静,浮躁中的平静,浊世中的一方幽静。冷却了心中一切躁动、欲望、挣扎等冲突,从现实的苦困中超越开来,与天地精神独往来。金农《月华图》数百年来,人们常慨叹金农之怪,怪在他的坚持:人只有拥有超越了物欲的博大情怀后,方能焕发出恒久的生命之光。在这个充斥了各种庸常成功的年代,“怪人”金农的“失败”,和对物质追求的“冷漠”与“怪癖”,恰如泽被万物而不屈于名利的月光,是最为低调冷毅的能量!而对于世间所有求道的心来说,追求艺术的热忱,冷眼看待人生起起落落,才是此生最大的成就!罗汉诵经图金农 部分诗文图册树荫叩门悄不应,岂是寻常粥饭僧。今日重来空手立,看山昨失一枝藤。夜打春雷第一声,满山新笋玉棱棱。买来配煮花猪肉,不问厨娘问老僧。前年独泛九江船,二更后,一声凉笛,把月吹圆。团团烂银盘,中央田地宽,阿谁偷种婆娑树,散麝尘无数。桥南桥北桃花 ,老子也爱繁华。髣弗倾脂河畔 ,画中红楼孟家。白头老奴,风流罪过。荷花开了,银塘悄悄。新凉早,碧翅蜻蜓多少。六六水窗通,扇底微风。记得那人同坐,纤手剥莲蓬。老梅愈老愈精神,水店山楼若有人。清到十分寒满把,如知明月是前身。此生不爱结新婚,乱发蓬头老瓦盆。莫道无人充供养,眼前香草是儿孙。停琴举酒杯, 笑对梅花饮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搜索
-